欢迎进入华创槟榔网! 进入公众号

所在位置:首页 - 种植加工 - 深加工

同源中药大腹皮与槟榔中4种生物碱的含量比较研究 Alternate Text 发布时间:2020-04-16 分享到: 浏览量:

田莲超1,2,秦少荣3,易红2,李春2,马蕙文2,任承涛2李云2,刘晓谦2,王智民1,2

(1.广东药科大学中药学院,广东广州510006

2.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中药质量控制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,北京100700

3.太极集团重庆涪陵制药厂有限公司,重庆408000)

摘要  该研究建立了大腹皮(槟榔果皮)及槟榔(槟榔种子)药材中4种生物碱类成分(槟榔碱、去甲槟榔碱、槟榔次碱、去甲槟榔次碱)HPLC同步测定方法,并对槟榔不同药用部位的生物碱含量进行比较。色谱条件为:WelchSCX(4.6mm×250mm5μm)色谱柱,流动相为乙腈-0.2%磷酸水溶液(浓氨水调节pH3.853.90)5050,流速0.5mL·min-1,柱温35℃,检测波长215nm。通过对7批槟榔及10批大腹皮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分析,显示槟榔种子(即槟榔药材)部位的4种生物碱质量分数(槟榔次碱0.020%0.045%去甲槟榔次碱0.031%0.086%,槟榔碱0.194%0.346%,去甲槟榔碱0.065%0.094%)均高于槟榔果皮(即大腹皮)部位(槟榔次碱0.010%0.032%,去甲槟榔次碱0.006%0.029%,槟榔碱0.00%0.070%,去甲槟榔碱0.00%0.020%)。果皮中大部分不含槟榔碱和槟榔次碱。提示不同的生物碱种类和含量限度可用于区分槟榔的不同药用部位,槟榔碱、去甲槟榔碱、槟榔次碱、去甲槟榔次碱可作为槟榔药材的质量控制指标,而大腹皮则应控制槟榔次碱及去甲槟榔次碱的含量。

关键词  大腹皮;槟榔;槟榔碱;去甲槟榔碱;槟榔次碱;去甲槟榔次碱

大腹皮始载于《开宝本草》,为棕榈科植物槟榔Arera catechu L.的干燥果皮,冬季至次春采收未成熟的果实,煮后干燥,纵剖两瓣,剥取果皮,俗称“大腹皮”。性微温,味辛,具有下气宽中,利水消肿的功效,用于降气破滞,治疗腹内水肿,避瘴气。原产于东南亚及我国的海南、云南、广西、台湾等省区。在处方中又称大腹子、大白槟、海南子等。


原文详见下方附件:

同源中药大腹皮与槟榔中4种生物碱的含量比较研究.pdf

 

槟榔市场交易行情单位(元)

更多>>

槟榔果

发布时间: 元/斤

地头平均价格

收购平均价格

微信公众号

版权所有:海南华创槟榔研究院

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

备案号:琼ICP备20000520号

地址:海南省海口市中机海南大厦